我校与上海社科院联合主办2019年全国经学学术研讨会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jinnian金年会发布时间:2019-04-23浏览量:2394

在近现代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儒家经典被漠视甚至肆意批判。20世纪末以来,传统文化呈现复兴气象,但其地位与其重要价值并不相称。经学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面对西学盛行的文化背景,“如何振兴经学,走出荒经时代”成为当代学者面临的重要命题。为此,经过精心酝酿和筹备,由我校与上海社科院联合举办2019年全国经学学术研讨会于4月19日—22日在衢州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社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肩负着“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齐聚南孔圣地,紧紧围绕百年经学研究、《中国经学史》编纂、孔氏南宗与儒家文化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我校6位老师提交了论文并作大会交流。

会前,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徐须实看望了与会专家学者,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在4月19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吴锡标教授致辞欢迎辞,对与会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并着重介绍了衢州市的基本情况,学校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特聘研究员丁鼎、上海大学教授宁镇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石立善分别作了讲话。丁鼎认为此次会议对于弘扬经学、推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宁镇疆认为经学研究要回归文本,秉持开放的胸怀,不断走向深入;石立善认为在南孔圣地举办经学会议,探讨经学研究重要命题与方向,在当代社会堪称壮举。

接着,与会学者围绕经学宗旨、经典注疏、经学家研究、经学史变迁与文化转向等重要命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评议。丁鼎教授认为,“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讲求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人格和国家的理想政治,《大学》《中庸》集中阐述了儒家“内圣外王”之道,这一传统对于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上海社科院司马朝军认为黄侃是“小学”专家,但经学义理阐发甚少,并就黄侃的经典(《周易》《尚书》《诗经》等)研究及其解经特色作了探讨。复旦大学邓志峰提出,马一浮扬弃儒佛之辨,超越清代学术传统,上接宋明,当代经学研究也应当具备面向现实的意识。上海大学宁镇疆由帛书《易传》解《谦》卦,进而分析清华简《保训》的“三降之德”,认为其当指能够多次谦下之德。武汉大学曹建国对《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中的汉魏风物进行分类分析,并探讨其博物学风格的《诗经》训诂典籍出现的缘由与影响。安徽大学徐道彬提出,晚明徽州学者金瑶、程明哲等在学术心学化的时代执着于经书文本的考证,反映了明代考据学的风貌。中南民族大学孔定芳探讨了清学演变的内在理路,即由清初的“辟异端”,促成实学崛起而渐至于乾嘉学人建构儒学新道统论的努力。井冈山大学邓声国从诠释范畴、著述者的学术背景、著述体式等方面论述东晋时期《丧服》诠释研究的特色。黄冈师范学院曾军认为,传统礼学范式的现代转化可称之为文化转向,从礼乐教化转变为礼乐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胡春丽论述了毛奇龄所列的十一种《大学》版本,认为毛奇龄的《大学》学有回归原典的倾向。兰州大学刘全波论述了经钞类文献的源与流,认为敦煌文献中的《新集文词九经钞》具有重要认识价值。上海大学赵争认为,应当思考四家《诗》概念框架对于讨论汉代《诗经》流传及《诗》学流变的有效性及适用边界问题。安徽大学王献松分析了汪绂《六礼或问》对朱子《家礼》的发展,认为“明礼意”是《六礼或问》的思想宗旨。安徽大学博士后苏正道从文本整理、回归郑注、校勘研究等方面分析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的示范意义。北京大学博士李科着重探讨曹元弼《十四经学》,分析其经学转型的尝试与转型失败的原因。上海师范大学石立善结合伊川的政治观点,阐发《易传》真精神,论述程伊川《易传》表现的“同治天下”的政治观念及其实现途径。

我校教师吴锡标、魏俊杰等就经学与地方文化相关问题作了交流发言。吴锡标基于新时期家风建设的现实背景,深入剖析了孔氏南宗族规家训及其所透视的优良家风,探索其服务当代家风建设的有效途径;魏俊杰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对《四库全书总目》中九部著述的撰者与里籍作了认真考证;刘小成对孔氏南宗平江浏阳派名贤孔昭绶的事迹作了系统阐述;周纪焕对王阳明在衢州的行迹作了考证,并阐述了其对衢州文化的影响;单长涛认为郑玄是一位有系统思想的经学家;胡小勇论述了衢州府城墙的历史变迁及其当代人文价值。

本次经学学术研讨会密切关注当前经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专家们的观点独到,研讨与碰撞激烈,对明晰研究旨趣与方向、解决疑难问题、澄清现实困惑具有重要意义,并将进一步推动经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的复兴。(南孔文化中心  刘小成)


审核:编辑: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