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赋能乡村振兴 ——我校4名文化特派员进村送“礼”

文字作者:吴兰兰图片作者:稿件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8-13浏览量:578

近日,衢州市首批文化特派员已分赴各基层驻点,指导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我校三位衢州市级文化特派员和一位柯城区文化特派员利用暑期时间,烈日炎炎下扎根基层,凭借自身文化素养及文化专业特长,结合结对村实际情况,参与指导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以“文”赋能乡村振兴。

朱展:打造当地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

“无视频,不生活。如何运用短视频开展文化传播是贺邵溪村面临的挑战,当地村民想拍但不知道方法,也不知道从哪里学习制作。如何运用手机轻松拍出电影级大片?这需要掌握方法和技能。”8月6日,在衢江区横路办事处贺邵溪村,一堂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文化传播能力的“手机短视频拍摄与制作 ”讲座正在进行中。我校教育学院教师朱展作为市级文化特派员来到贺邵溪村,第一件事便是与乡镇干部一同走访调研当地乡村文化建设基本情况。人人都想成为文化传播者,但当地群众年龄偏大,对新技术了解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朱展邀请学校艺术设计系毛立洪老师、蒋雨雯老师一起精心策划了通俗易懂、实操性强的讲座内容。来自贺邵溪村及周边村庄的二十多位村民,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期待,齐聚一堂。他们中既有对短视频拍摄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也有希望通过新媒体展示乡村风貌的中老年。讲座现场,我校教师手把手指导村民们进行实际操作,解答他们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低头记录要点,或是举起手机尝试,笑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

“长期以来,因技术受限,村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故事不能有效地传播。朱展老师精心策划的这次讲座,让村民们学习了新技能,更激发了大家展现乡村魅力、讲好邻里故事的热情,这对我们乡村振兴工作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助力。” 贺邵溪村的傅诚书记说。

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精神风貌,让朱展有了更多探索想法,她计划接下来将以“改革先锋”谢高华为主IP,以当地向日葵、高粱、樱花等3个植物IP为辅助,打造贺邵溪村独特的文旅品牌,形成当地视觉识别系统。“希望可以通过两年时间的文化赋能,带领学校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举办工作坊、训练营、研学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村里独特文化标识,提升村民和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作水平,推动贺邵溪村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朱展说。

吴健:结合当地资源策划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

近期,东案乡金源村热闹非凡,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吴健 作为衢州市首批文化特派员之一,带领学生团队为村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古建筑模型体验活动,让大家近距离体验历史与古建筑的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到金源村来,村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门九进士’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里的产业发展都很好。未来的两年时间里,我将主动作为,发挥好文化特派员的资源优势,为村里文化发展、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持”。7月1日下午,吴健正式来到东案乡金源村报到,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他详细了解了村庄的发展历史、村情概况、特色产业等基本情况,并与村里两委班子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讨论。

结合金源村产业优势和特点,在前期调研工作基础上,吴健带领学生团队多次来到金源村展开实地考察。他们细致考察了村中民居、古街、贤良宗祠、世美坊、妙圣宫等历史建筑,针对古建筑保护与空间利用制定“金源村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更新设计”方案,并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初步制定了近期工作计划。“村里各类文旅活动不少,但比较琐碎,不具规模,给人印象不深。” 下一阶段,他希望通过本土文化挖掘,打造培育一两个类似于“进士咖啡屋”和绘画写生基地等品牌特色活动,策划并举办一系列贴近民心、寓教于乐的地标性文化活动, 宣传和展现乡村新文化风貌。

敬坤:培育当地网红形成文化品牌效应

在常山县芳村镇园区新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敬坤以座谈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了村庄的发展历史、村情概况、特色产业等基本情况。随后,她实地走访了园区新村,通过听取讲解、与村民交谈等,对村里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入直观地了解。“园区新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自然风光很美,这样一个村庄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产业基础都非常好!”敬坤感慨地说。

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在充分了解地方需求后,针对当地流量网红短缺的现状,敬坤于7月底邀请了衢州本土著名直播达人徐晓翠(花姐)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短视频运营主题的教学活动。来自芳村镇园区新村以及其他乡村的文化员共25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学习培训。

“我们要服务的不能只是一个村,要与周边村联动起来,形成辐射效应,让文化赋能推动更多乡村振兴。”作为一名高校马院教师,敬坤主要研究社会科学,刚结束两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文化品牌培育推广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次作为市级文化特派员来到常山县芳村镇园区新村,我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她认为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因地制宜发挥抖音、小红书、短视频等平台作用,通过链接各方资源,打造当地网红,通过直播带货,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分享山水资源,并利用当地特产设计一些IP类标识,比如油茶工坊、常山贡面等,助力村庄提炼文化特色、扩大对外传播等。

吴锡标:深耕南孔文化助力乡村文化发展

“村里有多少古宅保存完好?”“平时会举办祭祖活动吗?”我校南孔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吴锡标担任柯城区沟溪乡沟溪村文化特派员以来,已把村里的孔氏祠堂、跑马场遗址、古建老宅等场地走了个遍,一边作记录,一边与村干部、村民交谈。

沟溪村是浙西地区孔子后裔最大居住地,至今仍保存有完整的孔氏族谱、沟溪孔氏家训和清朝孔氏祖宅,儒学氛围浓厚。吴锡标长期致力于南孔文化研究和推广,在实地调研后,吴锡标与乡、村干部,村民代表一道就村庄未来发展的目标与定位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将沟溪村打造为“衢州南孔文化副中心” 的概念。

“要利用好御赐跑马场这块金字招牌,通过引进体育项目,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吴锡标说,“我会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沟溪村两委干部一起推进沟溪村的文化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他表示,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将与乡村两级一起深挖沟溪村的文化底蕴,把人才和专家“引入进来”,通过媒体宣传,将沟溪村的南孔文化品牌推广出去,提升其知名度,以南孔文化入手寻找一条适合沟溪村现状的文化赋能发展路径,为沟溪村南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文化特派员是浙江在全国首创的探索性工作,面向社会各界选拔高水平文化人才,到乡镇、街道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指导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我校四名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未来两年,他们将结合各自专长,深入基层,聚焦宣传文化工作,肩负起“1+1+N”系列工作,即在所驻乡镇(街道)范围内,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或农家书屋,开展N项工作任务,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等,并重点完成一个文化项目,肩负起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润村的文化使命。


审核:毛薇编辑:温可欣

关闭
XML 地图